正值秋冬交替之際,如何搶抓冬閑田“悠閑”時機,補齊冬日“種植窗口”,產生更多田間“效益”,為此小編走進赫山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2022年下半年引進的江蘇鹽城種植大戶陳月的田間地里話“冬麥”,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去看看吧!
一年試驗 一年擴種
翻100倍的冬小麥種植基地
2023年5月,種植大戶陳月試種的20畝冬小麥試驗基地迎來了大豐收,據當時測產人員的測產結果,平均畝產達700斤/畝。陳月欣喜地說:“第一年在赫山試種冬小麥,能有這么好的產量,這是我們沒想到的。看到了小麥顆粒飽滿,滿滿歸倉,我對下半年擴種冬小麥更有信心了?!?/span>
懷揣著對種植大戶陳月拋出信心滿滿地擴種“誓言”,11月底,赫山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一行來到種植大戶陳月在赫山區筆架山鄉新崇安村的流轉種植基地。邁步至田間道,映入眼簾的是,旋耕機穿梭于農田間,轟鳴地機器正一塊一塊地進行冬小麥種植的翻耕作業。
看到從田間走來的陳月一行,迎上前去問道:“陳總,來看您今年播種的冬小麥了,您今年種了多少面積的冬小麥?”
種植大戶陳月手指向田間說道:“今年把我在赫山流轉承包的地都種上了冬小麥,算下來有2000畝出頭。”
一行人驚訝地望著陳月說出的數字,“2000畝,整整翻了100倍,陳總您決心大,能說說您擴種翻100倍的冬小麥田的緣由嗎?”略帶疑慮地問道。
陳月說道:“說起小麥,我的家鄉鹽城種植的就是稻麥連作,我們這些人從小就跟小麥打交道,來赫山種地也是想著種植冬小麥,同時我們也把技術和種子帶過來了,我們很有信心種好今年這一茬冬小麥?!?/span>
02
“號脈”品種 “控好”田間
種出“好麥”
赫山區也有過種植小麥的做法,但大多以失敗告終,終其原因農民在種子科技方面下得功夫不夠,沒有深層次地分析冬小麥種植失敗的核心關鍵。
接過種子科技的話題,陳月團隊冬小麥技術總指導繆為勝說:“種冬小麥前,到地里采集過土壤樣本,之后帶回了江蘇鹽城土壤監測站與種子站,讓相關技術專家檢驗檢測土壤的成分,并針對土壤和湖南氣候研發適宜湖南種植的冬小麥品種,通過改良改進品種來適應赫山的種植環境?!?/span>
原來種子科技這么關鍵,這讓我們對陳月種植團隊種好小麥更加看好了。
與此同時問道:“這冬小麥種植除了種子,在種植管理上有何妙招,廖總您為我們介紹下。”
“這冬小麥要種的好,兩點很關鍵,一是排水,冬小麥是旱地作物,湖南雨多濕度大,做好排水是保產量的基礎;二是種植管理,尤其是病蟲害防治,赫山本地農民不懂小麥種植,就從江蘇帶技術人員到赫山來,把田塊的管理分片到每個技術人員手上?!笨姙閯僬f。
“那繆總您們,流轉承包的這片區域除了配套高標外,還需要些什么排水,具體的種植管理可否細說呢?”順著問題繆為勝問道。
繆為勝說:“排水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每塊田里開深溝,聯通到高標建成后的水渠,及時地把水排出去。我舉病蟲害防治說下,在抽穗楊花與灌漿期前后最為關鍵,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多發于這段時間,抓準時間打藥防治是門技術活。”
同行中提出這樣的疑問:“湖南也有下雪天或極端寒冷天氣,這會不會影響小麥收成”,繆為勝很肯定地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話聽過吧,天氣越冷對冬小麥的種植越好,不怕天冷,就怕雨多,在鹽城種植冬小麥產量有1100斤/畝以上,考慮到天氣因素在湖南800斤/畝就是好產量?!?/span>
03
利用農民閑田耕作
合作共贏穩產豐收
搞農業來不得巧,要實打實的干,產量是最好的證明。收成是大家最關心的,向陳月問道:“陳總去年試種一季冬小麥,今年一季水稻的產量如何?”
陳月面帶喜悅地說:“試種的冬小麥700斤/畝,種植的一季水稻收割后,測算了下,保守估計有1100斤/畝,這樣折合下來兩季產量在800公斤/畝,對比雙季稻,也是中等偏上的產量了,所以我們對今年種植的冬小麥信心很足?!?/span>
在問及帶動本地農民發展稻麥連作是否有做法,陳月回答道:“來到一個地方發展農業,想辦法帶動農民參與也是我們想去做的,今年我們團隊種植的2000多畝冬小麥中就有幾百畝是農民拿冬閑田讓我們做的。”
“陳總您具體說說是一個怎樣的合作方式呢?”
陳月說:“通過在村里了解到這部分自種農民是種口糧田的,他們都種一季,正好冬春季時間空閑下來,找到農民商量讓我們種植一季小麥,我們把小麥補貼讓利給自種農民,這樣一拍兩合,我們種植小麥,農民種植一季水稻,實現了一季冬小麥、一季水稻雙季豐收?!?/span>
“陳總您這樣的稻麥連作方式在赫山區很有示范作用,赫山區山區鄉鎮由于地形等因素導致種植雙季農民的種植意愿不強,能推廣稻麥連作到赫山區鄉鎮,這對糧食生產和山區鄉鎮種植方式轉變是一次很大的創新,那您有想法繼續擴大推廣您的稻麥連作方式嘛?”大家聽后的感慨道。
“我們團隊來赫山是奔著種植一萬畝地去的,山區的地是破碎了一些,就排水條件來說種冬小麥是合適的,希望赫山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多為我們團隊拓展更多的地來作稻麥連作的種植”
一番交談下來,一行人對明年5月份的冬小麥豐收充滿了期待,想象著千畝金色麥浪的豐收場景……
陳月種植團隊種好麥的生產之道:抓住種子科技核心關鍵,選好品種,把“以地適種”與“以種適地”結合起來,突破冬小麥種植品種不適宜的局限,把技術管理落實到田塊中,發揮科學種麥的技術優勢,推行無人機打藥、科學防治等現代農業管理方式,發展全過程農業機械化生產,強化與農民的種植聯動,用合作共贏的方式推廣稻麥連作種植,探索新的糧食種植方式。
?
來源: 赫山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
編輯:肖拓